民政部: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如何做?将从这3方面来建设发表时间:2021-11-11 14:03 ![]() ▲关注河北社工,助力本土社工发展 10月16至17日,2021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顺利举行,今年考试报名人数跃升至82.9万,比上年增长36%,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我国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已达到66万余人,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超过44万个,各级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超过1.3万家。 11月5日,民政部举行2021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陈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披露了上述数据。 2020年,民政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提出了“十四五”乡镇(街道)社工站基本全覆盖的目标。 据陈军介绍,去年的推进会召开以来,民政部加快推进政策、资金、人才资源在乡镇(街道)聚合,目前,全国已建成1.2万余个乡镇(街道)社工站,三万余名社会工作者驻站开展服务。各地乡镇(街道)社工站紧密围绕服务困难群众、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发挥作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打造体系服务。《“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标准,规划建设乡镇(街道)社工站。民政部办公厅印发专项通知,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响应,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均出台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专项政策或实施方案。 二是聚焦“五社联动”、推动制度创新。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关于“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的要求,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中,民政部重点指导地方面向基层、立足社区,实践“五社联动”服务机制。目前,浙江已将“五社联动”纳入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程,内蒙古、湖北、河北等省已印发了实施意见,以社工站为阵地带动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服务触角向基层拓展,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保障民生。各地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把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落细落实,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社会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比如,广东将“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打造为重点民生工程,截至目前,累计服务各类民政对象38387人,直接服务130万人次。湖北在210多个乡镇(街道)实施“五社联动”项目,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00余个,发展社区志愿者7000余人,156.8万人受益,有力助推了疫后重建工作。四川把全省3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大型社区(村)所在乡镇(街道)纳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引入专业社工开展服务,助力搬迁群众“稳得住、融得进、过得好”,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